工商時報【陳宗慶】
臺灣可食用之前三大經濟貝類分別為牡蠣、文蛤與臺灣蜆,其中臺灣蜆的產量位居第三,若以淡水貝類來論,則排名第一。目前較具規模的臺灣蜆養殖業多座落在桃園、彰化、雲林及花蓮地區,由於花蓮壽豐鄉藉著東部的地理優勢,其水源特別優異,環境也沒有一般的工業污染,再加上整體養殖區域的規劃較具規模,收成與分級也相對完善,因此,臺灣蜆的品質遠較其它地區高。
從一級產業跨入二級加工
立川漁場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天然湧泉區,其臺灣蜆的養殖便是以活水作為培育用水,相較於傳統的淨化養殖池池水,以活水養殖出來的臺灣蜆不僅鮮美無土味,在品質上也更加安全、可靠。因此,才能孕育出聞名全國的黃金蜆。
有了一級產業的成功經驗,立川也開始進入大量加工的工業化前進,從標準化作業、機械化生產、制度化營運到規格化原料,無不都是堅持品質均一,唯有產出高品質的原料產品,才能讓蜆精攻佔快速成長的健康食品市場。此一升級,不僅打造了臺灣蜆加工製品的藍海商機,也讓黃金蜆從一級邁入二級產業。
技術導入,突破轉型障礙
在黃金蜆的養殖過程中,因為夏天的日照時數長,養殖池中的藻類生長迅速,因此,夏季油煙處理機價格的黃金蜆肥滿度(蜆肉重量百分比)最高(20%)。反之,冬季因為氣溫低、日照不足,以致肥滿度僅約8%(夏季肥滿度的1/3)。因此,傳產東分團-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簡稱石資中心)複製深層海水藻類培育技術,協助立川發展適合黃金蜆攝取的冬天主食,並改變養殖池水藻相,使養殖池能接近夏天環境,讓冬天的黃金蜆肥滿度可達夏季的八成以上。
由於天然湧泉無法進行曬池清潔,當黃金蜆產量達到一定規模,養殖池也會累積大量的殘留餌料與蜆的排泄物,進而造成蜆殼出現影響賣相的黑斑,甚至減低黃金蜆的成長速度、提高養殖成本。為解決池底有機質的問題,也透過水產養殖用益生菌的研發應用來尋求對策,不僅解決養殖池的有機廢物問題,也讓蜆殼呈現漂亮的金黃色。
當黃金蜆進入大規模加工,其廢棄的蜆殼則是伴隨而來的問題。為協助資源能有效的充分利用,傳產東分團亦將回收之蜆殼再製成「蔬果洗滌粉」,讓黃金蜆達到100%的資源利用,不僅發揮了範疇經濟的效益,也提高了企業競爭力。
因有技術的不斷引進與導入,不僅協助立川從標準化的大規模養殖,跨足到食品加工產業,更取得「GAP優良養殖場」、「CAS優良農產品」與「GMP優良製造產品驗證」,並將黃金蜆研發成各種健康食品,如蜆精、蜆廚房油煙處理錠等產品,皆為累積黃金蜆名氣的加值作法。隨著品牌的建立與市場需求的增加,傳產東分團也協助立川與在地同業組成黃金蜆的養殖聚落,同時提供養殖技術與品管制度等相關訓練,讓壽豐地區逐漸成為-黃金蜆的故鄉。
一兼二顧,跨足服務與體驗
隨著臺灣休閒風氣漸長與旅遊人口的到來,國內旅遊的形質也從走馬看花逐漸轉型到主題概念,強調臺灣製造、在地特色、知識教育與美感體驗。為因應體驗經濟的來臨與休閒農業的推動,立川將30年所累積的湧泉養殖經驗與黃金蜆之成長的脈絡歷史,逐一融入文化與創意元素,先後運用經濟部之「創意生活產業發展計畫」及「東部產業創新技術發展暨關懷輔導計畫」規劃出「黃金蜆專業養殖體驗園區」與「蜆文化生態館」,同時建構體驗區、特色餐廳、觀光工廠、後山璞食(小農直送概念館)等不同場域空間,以「黃金蜆生態虛擬實境」作為園區導覽解說的重點項目,並結合整體園區遊覽規劃動線,打造一個觀光、遊憩、知性的黃金蜆文創園區,讓黃金蜆的故鄉從養殖業、蜆產品製造業延伸到休閒體驗業。
花東產業六級化的實踐者
由一級產業轉成二級產業,是對自身產品品質的堅持,並經由持續地改善、認證制度的認可與功效性的科學驗證,讓立川的每一顆黃金蜆都有身分證明,也讓每個原料或產品都能達到無毒、新鮮,以及健康的標準。
傳產東分團協助立川從原本的小小漁場轉型成高附加價值的生物技術原料產業,再藉食品大廠的通路與促銷,協助站穩品牌的角色地位,進一步又連結鄰近的契作戶,形塑黃金蜆產業聚落,到如今成為臺灣蜆的領導品牌,也是亞洲最大的蜆原料供應商。
過去,立川的營業額有六成來自於一級的水產養殖事業,二級的加工僅佔事業體的四成;如今,一級的養殖事業只占全事業體的二成,二級的蜆精事業與六級的體驗事業則各占四成。由此可見,在「蜆文化生態館」聆聽壽豐鄉的山水背景與水路流向、臺灣蜆的生態循環與採收流程;在「五餅二魚餐廳」品嚐現炒黃金蜆、清蒸貴妃魚與鹽烤臺灣鯛;在體驗區下水回味「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的傳統漁民生活等,已讓遊客獲得美好的回憶和感動,也讓立川的體驗效益從市占率延伸到心占率。
靜電除油機
38B3578046FAAAF5
留言列表